本文公考通(www.chinagwy.org)为大伙整理了神州十二号考试知识点分析,考试前必刷!
1.入门知识点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国内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获得圆满成功,发射地址坐落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是继2016年十月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以来,时隔近五年,国内第三发射载人飞船。
本次搭乘神舟飞船的航天员分别是: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名航天员中,特级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特级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二级航天员汤洪波是初次飞行。
这是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十二次飞行任务,同时也是第七次载人发射任务。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从左向右依次是:汤洪波、聂海胜和刘伯明
神舟十二号的飞行目的是对接国内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三名航天员将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职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使用自主迅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实行天地同步作息规范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这将创造国内航天员在太空驻留天数的新纪录。
2.长征二号F火箭
神舟十二转场照片
长征二号F火箭安全性极高,主要用于载人航天。火箭高58.34米,由四个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其中,芯级直径3.35米,助推器直径2.25米,逃逸塔坐落于火箭顶部,因此长征二号F火箭的辨识度特别高。在发射初始阶段,一旦航天员有危险,逃逸塔上的火箭会飞速点燃,可迅速把航天员带到安全的高度并最后安全落地。
3.飞行任务
四项主要任务:
一是要拓展核心舱组合体的平时管理,包含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练习,与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二是要拓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含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拓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三是要拓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施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拓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范围等实(试)验,与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四是要进行航天员自己的健康管理。按计划拓展平时的街拍料、身体训练,按期监测、保持与评估自己健康状况。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重点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初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
1、在轨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修理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重点技术;
2、初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航天员搜索救援能力;
3、拓展多范围的空间应用及实(试)验;
4、综合评估考核工程各系统实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和性能,进一步考核各系统间的匹配性和协调性,为后续任务积累经验。
4.神州十二号5个初次
初次推行载人飞船自主迅速交会对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初次推行载人自主迅速对接,在空间站不断调整姿态的配合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能迅速与空间站对接,据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介绍,神舟十二号就像是有着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超跑”,自主计算,自主判断到达目的地。
初次推行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
在此次任务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交会能力得到加大,具备更复杂的交会对接飞行模式,拥有与空间站进行前向、后向、径向对接口对接和离别的功能,并将在本次任务中初次拓展绕飞和径向交会对接试验。
初次达成长期在轨停靠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达成在轨停靠3个月,为适应空间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条件,神舟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策略,船站并网供电策略进行了专项设计。使飞船拥有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高旭用游戏技能形象地打了比方,“大家目前初次将技能点数全部点满,飞船停靠3个月是没问题的。”
初次拥有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载人飞船都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空间站任务中空间站为了节省推进剂的消耗,轨道地方会伴随不同时间节点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满足长期停靠的需要。神舟团队为此对返回轨道重新进行了适应性的设计,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从固定值调整为相对范围,并改进返回的算法,提升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靠谱性。
初次拥有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对救援能力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一直是神舟团队心中至高无上的信条,为了保证天上、地上都具备保护航天员生命,在紧急条件下接回航天员的能力,神舟团队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对救援任务模式,即携带两艘飞船进场,由一艘船作为发射船的备份,作为遇见突发状况时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依据系统神舟队伍使用“滚动待命”方案,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并拥有8.5天应对发射能力以达成太空救援的能力。
5.神州系列任务简速
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发射,1999年11月21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21小时11分。这是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神舟二号于2001年1月十日发射,2001年1月16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7天10小时22分。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获得了新的进展。
神舟三号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2002年4月1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6天18小时51分。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三艘飞船,为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舟四号于2002年12月30日发射,2003年1月5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6天18小时36分。神舟四号在半年运行中,初步探明飞船运行轨道的空间环境情况,为神舟飞船正式载人积累了宝贵经验。
神舟五号搭载杨利伟于2003年十月15日发射,2003年十月16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21小时23分。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达成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安全返回
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和聂海胜于2005年十月12日发射,2005年十月17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4天19小时33分钟,达成国内航天员初次多人多天飞行。
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2008年9月28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2天20小时27分钟。在此期间,达成国内航天员初次空间出舱活动。
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发射,2011年11月17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16天13小时34分钟。这是一次无人发射,主要为了验证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
神舟九号搭载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于2012年6月16日发射,2012年6月29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12天15小时24分钟。飞船同天宫一号推行了自动交会对接,在此次任务中,中国第一女宇航员刘洋进入太空。
神舟十号搭载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2013年6月26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14天14小时29分钟。在此期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成组合体飞行12天,航天员还初次进行了太空讲课。
神舟十一号搭载景海鹏和陈冬于2016年十月17日发射,2016年11月18日成功返回。全程历时32天6小时29分钟。在此期间,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达成自动交会对接工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十二号搭载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于2021年6月17日发射,对接国内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他们将在那里停留90天,将创造国内载人航天的新纪录。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得最新开课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