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只有理论,多多少少还会有的空洞,特别是缺少好的论证素材。其实人物事迹就是一类很好的素材,不只运用简单,而且相较于普通的理论政策而言,记忆困难程度不大。公考通(www.chinagwy.org)给大伙带来“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帮助大伙在申论答卷的时候丰富内容,快来一块积累吧~
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名单:
1、湖南华菱湘潭钢铁公司焊接顾问 艾爱国
2、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107厂数控铣工 刘湘宾
3、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公司工程测量工 陈兆海
4、中国兵器淮海工业集团公司十四分厂工具钳工 周建民
5、中国航发黎明工装制造厂数控车工 洪家光
6、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公司龙顺成公司工艺总监 刘更生
7、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公司焊工 卢仁峰
8、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7416厂班组长 徐立平
9、无线电通信设计师 张路明
10、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第六作业区48队采油工 刘丽
1、艾爱国——劳模制造 必是精品
艾爱国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置平台,这类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帮助中国船舶制造业提高国际竞争优势,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海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不能离开他的焊接绝活。凭着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2021年被中共中央授与“七一勋章”。
他在上世纪80年代使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3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10年攻坚,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达成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减少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本钱;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6项,获创造专利1项。他用50多年的时间,达成了自己刚开始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的,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2、刘湘宾——矢志奋斗 只争朝夕
刘湘宾参加工作40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22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重点件、要紧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商品参加了40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商品重点零件、卫星、神舟12号载人飞船要紧部件生产任务。
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初次达成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要,打通该型号研制的重点瓶颈。研究成就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要紧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国内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革新改进工艺办法,拓展了很多试验,成功将陶瓷类商品的加工合格率提升到95.5%以上,加工效率提高3倍以上。
3、陈兆海——中国精度 极致匠心
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策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双眼”,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些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革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解释“中国速度”。
2001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状况很复杂,在没测深仪的状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使用“打水跎”(使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2—3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需要在配重触及海底的2秒内完成,最好读数时间不足1秒。为抓住这1秒钟,只须没施工,他就反复训练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迅速读数办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确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办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伴随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方位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的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办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施和系统并进行优化,达成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4、周建民——周式精度 如琢如磨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职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让人尊敬的工匠的道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革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商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出现一件水平事故。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地方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点。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魅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职位,敬业坚守、道技合1、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5、洪家光——言传身教 匠心筑梦
洪家光一直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革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每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水平和合格率得到了提高,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着该项技术,他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工作职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改革,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点,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塑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革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革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高,积极为达成“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6、刘更生——修旧如旧 匠心楷模
刘更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已近40年。他多次参与要紧文物的大修与复制,2013年故宫博物院“平安故宫”工程中,他成功修复故宫养心殿的无量寿宝塔、满雕麟龙大镜屏等数十件木器文物,复刻了故宫博物院金丝楠鸾凤顶箱柜、金丝楠雕龙朝服大柜,使经典再现,传承于世,为“京作”技艺、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贡献。
他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工程任务,参与制作了香山勤政殿、颐和园延赏斋、北京首都机场专机楼元首厅等项目的经典家具,设计制作了2014年APEC峰会21位元首桌椅、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座屏、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贺礼、国庆70周年天安门城楼内部木质装饰等国家重点工程家具。他设计的“APEC系列托泥圈椅”荣获世界手工艺产业展会“国匠杯”银奖。
2021年4月,天坛家具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活家具提供商”,他秉承“产业报国、传承经典”理念,向世界讲好中国出色传统文化,在冬奥会场馆中再现中华传统文化魔力。
7、卢仁峰——焊接技能 极致追求
1986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料之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基本不可以工作。重返职位后,他定下天天训练100根焊条的底线。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弱点”,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训练试板,反复练习恢复技术能力,最后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汽车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就,“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他牵头完成152项技术难点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200余项,一批重点技术瓶颈的突破为达成强军目的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汽车首批次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办法,使该商品合格率由60%提升到96%,对推进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点具备要紧的牵引推进用途。
2020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办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手段,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发展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8、徐立平——为铸“利剑” 不畏艰险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级技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30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策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确操作,工艺需要0.5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一直控制在0.2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常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商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
多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点修补型号攻关,并革新达成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策略导弹发动机脱粘缘由剖析中,他凭着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确定位并对缺点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后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策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带领班组拓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进达成了包含“神舟”系列在内的20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9、张路明——追求卓越 永无止境
张路明长期扎根专业技术一线,从事无线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工作,几十年如1日埋头钻研,聚焦军工通信核心重点技术研究、商品研制,先后突破了短波小型化射频信道的“机芯平台”“高速跳频”软切换技术、“抗强干扰”同轴腔体滤波器、“超宽带大动态”低噪声放大技术等数十项重点技术,其中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突破了海外在高性能短波侦收、小型化高性能抗干扰电台、超宽带短波通信系统等方面的技术封锁,他参与研制了共4代(模拟、数字、自适应、自动)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数十型号商品,支持了国内在短波、超短波电台等军工通信装备紧跟世界领先水平同步进步。
他从1988年到今天负责研制“100W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xx战术短波跳频电台”“舰艇遇险救生通信系统”“125W自适应电台”“软件无线电网关”等多个项目。中国自主研发制造战斗机歼20是国防重器,意义重大且深远。他负责其中“X20机载短波通信设施”项目,指导确定技术路线和技术策略。通过试飞验证,该技术策略基本解决了机载短波通信设施发射效率低的问题,较大提高了有效通信距离,满足了飞机远距离覆盖的需要。
10、刘丽——过硬功夫 来源于“铁人”
刘丽一直把“我为祖国献石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己任,坚守在生产一线,苦练本领。她专注于解决生产难点,研发各类成就2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33项、国家专利及常识产权软著41项。她研制的“上下可调式盘根盒”,使操作时间缩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年限延长6倍,在60000多口油井应用,年节省修理工时10万小时、节电2.4亿多度。她研发的“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装置”等一批成就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累计多产油60000多吨。
作为中国石油技能专家协会主任,刘丽带领专家团队行程17万公里,走遍石油、炼化、石化生产现场,攻克中国石油生产难点10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704项,技术技能成就获奖2081项,为油气勘探范围技术技能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免费学习资源(关注可获得最新开课信息)








